一、高空挑戰(zhàn)類:無動力極限體驗
1. 「云中棧道」可變形平衡系統(tǒng)
o 設計:由繩索、木板與巖點組成的高空步道
,通過手動調節(jié)繩索松緊改變木板傾斜角度(0°至30°)。參與者需在晃動中調整重心,解鎖不同難度路徑。o 創(chuàng)新點:木板邊緣嵌入磁吸接口
,可自由拼接延長路線,或添加旋轉滾筒模塊增強挑戰(zhàn)性。2. 「樹冠穿梭」多層繩網矩陣
o 結構:利用天然樹木或鋼架搭建多層立體繩網(層高2-4米)
,包含鉆籠、吊橋、蛛網等模塊。o 玩法升級:設置“限時物資運輸”任務——團隊需在繩網間傳遞沙包至終點
,中途掉落需重試,考驗動態(tài)協(xié)作。二、地面協(xié)作類:創(chuàng)意機關與策略
1. 「古法攻城器」人力投石機
o 玩法:團隊使用木桿
、繩索與配重塊組裝簡易投石機,將沙包投入目標區(qū)域。o 教育性:通過調整杠桿支點位置與配重比例
,直觀學習力矩原理,記錄不同組合的投射距離數據。2. 「無聲密碼墻」觸覺解謎系統(tǒng)
o 機制:3米高墻表面設數百個可按壓的凸點模塊
,其中僅部分可觸發(fā)內部機關(如解鎖隱藏門)。o 規(guī)則:一名隊員通過觸摸記憶密碼,用肢體語言指導其他成員操作
,禁止發(fā)聲。3. 「大地棋盤」巨型策略游戲
o 布局:地面鋪設10×10網格,放置可移動障礙物(如木箱
、輪胎)。兩隊扮演“棋子”,通過推拉障礙爭奪領地,規(guī)則類似立體版圍棋或象棋三、自然探險類:地貌與生態(tài)結合
1. 「叢林盲徑」感官探索路徑
o 設計:在林間設置盲道(長約200米)
o 安全:兩側設1.2米高竹籬防止偏離,每隔20米設安全員
。2. 「溪流工程挑戰(zhàn)」水力機關搭建
o 任務:利用天然溪流與提供的竹筒
、木槽、石塊等,團隊協(xié)作搭建引水系統(tǒng),將水源導向指定儲水罐。o 評分:根據水流效率(毫升/秒)與結構穩(wěn)定性綜合排名
。四、低齡友好類:安全與趣味平衡
1. 「動物搬運工」仿生運輸系統(tǒng)
o 道具:烏龜殼狀拖車
、袋鼠跳袋、蜘蛛手推車等仿生載具。o 玩法:兒童需根據不同地形(沙地
、草地、斜坡)選擇合適工具運輸“物資”(軟球、沙包),學習生物力學適配性。2. 「彩虹隧道」多感觀攀爬組合
o 結構:由回收輪胎、繩網與亞克力管拼接的立體迷宮
,內部嵌入風鈴、鏡面與毛氈觸覺板。o 安全細節(jié):所有出入口直徑≥60厘米
,防止卡頓;地面鋪設30cm厚木屑緩沖層。
五、競技挑戰(zhàn)類:體能策略雙考驗
1. 「重力迷宮塔」立體華容道
o 裝置:4米高木架內置可滑動隔板與吊橋,參與者需在15分鐘內調整結構
,使鋼球從頂端沿預設路徑滾落至底部收集器。
o 變體:多人競技模式——兩隊同時操作相鄰迷宮
,鋼球相撞則雙方扣分。
2. 「泥濘冠軍賽」自然障礙賽道
o 關卡:低樁網(匍匐)、獨木橋(平衡)
、泥坑跳躍(爆發(fā)力)、輪胎山(攀爬)組成的環(huán)形賽道。
o 創(chuàng)新點:設置“團隊負重”規(guī)則——每隊需攜帶10公斤沙袋完成全程
,中途可策略性分配負重。
1. 「重力迷宮塔」立體華容道
o 裝置:4米高木架內置可滑動隔板與吊橋,參與者需在15分鐘內調整結構
o 變體:多人競技模式——兩隊同時操作相鄰迷宮
2. 「泥濘冠軍賽」自然障礙賽道
o 關卡:低樁網(匍匐)、獨木橋(平衡)
o 創(chuàng)新點:設置“團隊負重”規(guī)則——每隊需攜帶10公斤沙袋完成全程